東漢漢明帝引佛教《後漢書-天竺國傳》用了兩個字「世傳」,也就是說這只是一段民間傳說,不是政府當時正式承認的。那麼當時的東漢政府是怎麼看待佛教呢?一.佛教進入漢朝之初實際上,佛教的傳入是潛移默化的,漢朝對於對外貿易無限歡迎,所以各國文化包括宗教通過中外交流來到了中國,這裡面就有佛教。
根據荷蘭漢學家許里和的研究,早在公元前50年前後,也就是漢明帝在世期間,佛教就已經滲入到了中國的腹地,這只是民間傳播方式的結果。
當時的中國人如何看待佛教的呢?大家並沒有把它看成是宗教,而是把它看成了是民間的一種求生方術,相當於中醫的偏方,《後漢書》記載當時漢明帝對佛教的真正態度。根據《後漢書孝明帝紀》的記載,漢明帝作為東漢第二個皇帝一上台就瘋狂的打壓皇親貴族鞏固權力,甚至不惜屠殺數萬人,製造紅色恐怖。
《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記載漢明帝弟弟楚王劉英信奉中國本土的黃老之學,簡單的說就是拜道教的神,為了升級自己的拜神的方法,就從西域那裡的引入了佛教修建佛寺,裡面的又是供奉了中國的老子,又是印度的佛。
後來漢明帝引蛇出洞就下詔說,犯錯的人只要捐錢就可以免罪!楚王劉英害怕漢明帝有一天清算自己,就捐了錢,還交代自己拜佛的事情。
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何嫌何疑?
沒想到漢明帝主持了正義說劉英拜道教的神又拜佛教的神,這有什麼錯呢?這是你自己的自由。
我們看漢明帝說劉英拜佛是「與神為誓」,由此可見佛教在當時也僅僅是作為方術之一,為什麼當時的中國人對待神明會這麼隨便的?
我們從楚王劉英這個人說起,對劉英來說,面對漢明帝的政治高壓和大清洗,他什麼都做不了,只能拜幾個神作為心裡安慰。而漢明帝心裡也明白,過度的高壓不利於社會穩定。起碼得心裡慰藉吧,這也就默許佛教進入中國,也就是說在中國皇帝看來,宗教的作用不過就是安慰人心,穩定社會的作用。
在西方宗教可以強到可以影響歐洲大陸,給歐洲人帶來了很多的痛苦。而在中國管你什麼神都是皇帝的一種統治工具,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呢?中國是古代第一個宗教自由的國家,只不過這個宗教自由怎麼看都像是老百姓面對皇權的無奈之舉。二.佛教對古代中國的文化影響佛教雖然剛開始作為一種方術,但到後來傳入中國,卻深深地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方方面面。最開始來到中國的和尚,是攝摩騰和竺法蘭帶來四十二章經,並且在洛陽建立白馬寺,這是中國第一部佛教經典和第一座寺院。
佛教從傳入到大唐時期,已經小一千年,佛教的典籍已經很多都傳入中國,佛教認為誦經,抄經有功德,而且越多越好。但是抄經很累啊,何況以前用毛筆呢。
目前為止,發現最早的雕版印刷,是《金剛經》。
在唐詩形成以前,僧人要做偈子來表達一些自己的情懷。但是並沒有形成格律,這卻是唐詩的前身。
東晉時期,道安大師建立《禪門規式》,為僧人清規之始,到了唐朝百丈禪師,建立《百丈清規》,完善了寺院管理制度。佛教中國化已很清晰,後朱熹到寺院看到僧人吃飯感慨:三代之禮盡在此矣。這應該可以說明,佛教保留了中國許多傳統禮儀。
服飾,僧人現在的海清,就是漢服。
梵唄,保留了以前古代音樂的原貌。五台山梵樂,北京智化寺梵樂,常州天寧寺梵樂,都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少林武術,也屬佛教。
唐代玄奘法師寫的《大唐西域記》,這部書已經成為研究印度歷史的重要文獻資料。包括西域當時的國家的生活民俗地理等。當然還有法顯法師的《佛國記》義凈法師的《南海寄歸內法傳》。
但佛教可能一直這樣順利嗎?所謂「物極必反」,事物發展到極致,也會向相反方向發展。三.選錯方向佛教而後竟然達到幾度輝煌。佛教最興盛的時候是在南北朝時期和中唐、晚唐時期,其中唐代接著隋代之後,更重視對於佛教的整頓和利用。
當時有些人選擇錯了放向,對佛教的狂熱達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如有竭產充施者者,有學釋迦摩尼「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當著大眾面前割取自己身上的肉去喂鳥,遍體流血卻顏色不變,又有僧人自以鐵鉤掛體,燃點千燈,一日一夜,端坐不動。四.三武滅佛事件及原因歷次滅佛也伴隨著前期佛教的超常規發展,歷史上曾發生過三次規模較大的反佛運動,而發起這場運動的皇帝的謚號或廟號里都有個武字,所以就稱為「三武滅佛」。
「三武滅佛」又稱「三武之禍」,在佛教史上被稱為「法難」,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這三次事件的合稱,若加上五代十國的後周世宗時的滅佛則合稱為「三武一宗」。
滅佛一般採取的措施有:勒令僧尼還俗甚至誅殺,拆廟毀像,焚經,沒收寺產。
北魏太武帝滅佛從公元444年誅殺佛教高僧釋玄高和慧崇開始,到文成帝即位佛教恢復,前後達7年之久。
北魏太武帝聽信宰相崔浩和道士寇謙之,成了十足的道教徒而排斥佛教,並漸次發展為滅佛的行動。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養沙門,並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門,若有隱瞞,誅滅全門。第二年平叛時在長安的一所寺院發現兵器,懷疑沙門參與叛亂,大為震怒,下令誅殺全寺僧眾。崔浩趁機勸帝滅佛,於是太武帝進一步推行苛虐的廢佛政策:誅戮長安的沙門,焚毀天下一切經像。一時之間,舉國上下,風聲鶴唳。
北周武帝滅佛是公元574年—公元578年,從北周武帝禁佛到宣、靜二帝即位佛教恢復,歷時4年。
北周武帝滅佛是在衛元嵩鼓動和慧遠和尚的威脅下,嚴厲地開展起來。四萬多所寺廟賜給王公作宅第,一切經像盡毀於火;寺院財產,簿錄入官;寺院奴婢,全部釋放;近300萬僧尼都全部勒令還俗。公元577年,北周滅北齊後,毀寺4萬,強迫300萬僧、尼還俗。
唐武宗滅佛始於公元842年,終於846年武帝死宣宗即位,會昌法難歷時5年。
唐武宗崇信道教,深惡佛教,在道士趙歸真的鼓動和宰相李德裕的支持下。「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四萬餘所,收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稅戶十五萬人。」
後周世宗禁佛,後周世宗柴榮生性不喜佛教,從公元955年開始,開始實施一系列的排斥佛教的政策,對全國的佛像進行了大規模的清理,史稱"世宗毀佛",至959年世宗崩,此次法難歷時4年。廢寺院凡三萬三百三十六,還俗僧尼 261000 人.收寺院奴婢 15 萬人。
為什麼要滅佛呢?也是因為佛教傳播過程中問題很多,大概原因分析如下:
1,寺院田產擴張厲害,且免賦稅,很多百姓是奔著這一點出家的,周武帝毀寺四萬後還俗者300多萬,相當於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顯然是對國家有利的。同時各朝經常修建寺廟的開支超過朝廷的忍受範圍後朝廷自然不會讓他們好過。
2,寺院經常成為藏污納垢之處,魏太武帝滅佛即是沙門與叛軍有染導致的,寺院也常會有些類似於魯智深,朱元璋般的人物,同時因為佛門的理念,常為不願承擔賦稅的人和畏罪逃犯所趁。看過《蜀山劍俠傳》的人相比對還珠樓主描寫的清末寺院情況印象深刻,其中有一條經驗是在寺院之類的地方千萬不要亂跑,以防撞破僧人的好事被滅口。當然這也不是佛教專屬,道教也不幹凈,唐代的女道士是幹嘛的大家都懂。
3,三教之爭也是重要原因,道教很好的迎合了帝王求長生的願望,同時儒學入世道教出世,兩者矛盾倒不深,但突然殺進來一個佛教,宣揚來世,對百姓誘惑力極大,故和儒道兩家敵對程度相當深,因此當皇帝是道教信徒的時候佛教自然不好過,比如南北朝的寇謙之,陸修靜,陶弘景等人的政治影響力遠大於佛教,唐代的茅山道,宋代的三山符籙,明代的正一道,都是國教,作為敵對的佛家自然經常不好過。
4,當然事情遠不像表面那麼簡單,還要涉及到國家政權的問題,像南北朝到隋唐一段時間,政權交替頻繁,佛道兩家涉入很深,五斗米道,茅山道,樓觀道,李家道,天師道都在背後參與政權的搶奪,佛教對政治涉及不深,但因逢亂世,發展平民信徒極其迅速,所以經常可以看到道教操縱政權滅佛,少見佛教操縱政權滅道,因為兩家的信徒實在不在一個層面上。
5,直到宋明儒家調和使得三教合流後,這種對立緩和,寺院兼并田產行為收斂,政權交割不似南北朝隋唐那麼頻繁,使得佛教發展信徒速度放緩後,宗教衝突才漸漸平息。
佛教直到現在經久不衰也是有很大原因的,最初的教義是扶貧愛幼解救蒼生,經常勸說信奉佛教的人多做善事,不害人不忘己,多做有意義的事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只不過在這條路上有的人會選擇錯了方向。同時古代有好多達官貴人,為了求得佛祖的保佑通常出錢修葺寺廟,這也是佛教長盛不衰的一個原因。除此之外佛教講究眾生平等。平頭百姓如遇困難也可以到廟裡燒香拜佛,請求平安。這也更好的宣傳了佛教文化,使他流傳更廣。
佛教傳入中國真實原因?為什麼會出現「三武滅佛」?
東漢漢明帝引佛教《後漢書-天竺國傳》用了兩個字「世傳」,也就是說這只是一段民間傳說,不是政府當時正式承認的。那麼當時的東漢政府是怎麼看待佛教呢?
一.佛教進入漢朝之初
實際上,佛教的傳入是潛移默化的,漢朝對於對外貿易無限歡迎,所以各國文化包括宗教通過中外交流來到了中國,這裡面就有佛教。
根據荷蘭漢學家許里和的研究,早在公元前50年前後,也就是漢明帝在世期間,佛教就已經滲入到了中國的腹地,這只是民間傳播方式的結果。
當時的中國人如何看待佛教的呢?大家並沒有把它看成是宗教,而是把它看成了是民間的一種求生方術,相當於中醫的偏方,《後漢書》記載當時漢明帝對佛教的真正態度。根據《後漢書孝明帝紀》的記載,漢明帝作為東漢第二個皇帝一上台就瘋狂的打壓皇親貴族鞏固權力,甚至不惜屠殺數萬人,製造紅色恐怖。
《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記載漢明帝弟弟楚王劉英信奉中國本土的黃老之學,簡單的說就是拜道教的神,為了升級自己的拜神的方法,就從西域那裡的引入了佛教修建佛寺,裡面的又是供奉了中國的老子,又是印度的佛。
後來漢明帝引蛇出洞就下詔說,犯錯的人只要捐錢就可以免罪!楚王劉英害怕漢明帝有一天清算自己,就捐了錢,還交代自己拜佛的事情。
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何嫌何疑?
沒想到漢明帝主持了正義說劉英拜道教的神又拜佛教的神,這有什麼錯呢?這是你自己的自由。
我們看漢明帝說劉英拜佛是「與神為誓」,由此可見佛教在當時也僅僅是作為方術之一,為什麼當時的中國人對待神明會這麼隨便的?
我們從楚王劉英這個人說起,對劉英來說,面對漢明帝的政治高壓和大清洗,他什麼都做不了,只能拜幾個神作為心裡安慰。而漢明帝心裡也明白,過度的高壓不利於社會穩定。起碼得心裡慰藉吧,這也就默許佛教進入中國,也就是說在中國皇帝看來,宗教的作用不過就是安慰人心,穩定社會的作用。
在西方宗教可以強到可以影響歐洲大陸,給歐洲人帶來了很多的痛苦。而在中國管你什麼神都是皇帝的一種統治工具,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呢?中國是古代第一個宗教自由的國家,只不過這個宗教自由怎麼看都像是老百姓面對皇權的無奈之舉。
二.佛教對古代中國的文化影響
佛教雖然剛開始作為一種方術,但到後來傳入中國,卻深深地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方方面面。最開始來到中國的和尚,是攝摩騰和竺法蘭帶來四十二章經,並且在洛陽建立白馬寺,這是中國第一部佛教經典和第一座寺院。
佛教從傳入到大唐時期,已經小一千年,佛教的典籍已經很多都傳入中國,佛教認為誦經,抄經有功德,而且越多越好。但是抄經很累啊,何況以前用毛筆呢。
目前為止,發現最早的雕版印刷,是《金剛經》。
在唐詩形成以前,僧人要做偈子來表達一些自己的情懷。但是並沒有形成格律,這卻是唐詩的前身。
東晉時期,道安大師建立《禪門規式》,為僧人清規之始,到了唐朝百丈禪師,建立《百丈清規》,完善了寺院管理制度。佛教中國化已很清晰,後朱熹到寺院看到僧人吃飯感慨:三代之禮盡在此矣。這應該可以說明,佛教保留了中國許多傳統禮儀。
服飾,僧人現在的海清,就是漢服。
梵唄,保留了以前古代音樂的原貌。五台山梵樂,北京智化寺梵樂,常州天寧寺梵樂,都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少林武術,也屬佛教。
唐代玄奘法師寫的《大唐西域記》,這部書已經成為研究印度歷史的重要文獻資料。包括西域當時的國家的生活民俗地理等。當然還有法顯法師的《佛國記》義凈法師的《南海寄歸內法傳》。
但佛教可能一直這樣順利嗎?所謂「物極必反」,事物發展到極致,也會向相反方向發展。
三.選錯方向
佛教而後竟然達到幾度輝煌。佛教最興盛的時候是在南北朝時期和中唐、晚唐時期,其中唐代接著隋代之後,更重視對於佛教的整頓和利用。
當時有些人選擇錯了放向,對佛教的狂熱達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如有竭產充施者者,有學釋迦摩尼「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當著大眾面前割取自己身上的肉去喂鳥,遍體流血卻顏色不變,又有僧人自以鐵鉤掛體,燃點千燈,一日一夜,端坐不動。
四.三武滅佛事件及原因
歷次滅佛也伴隨著前期佛教的超常規發展,歷史上曾發生過三次規模較大的反佛運動,而發起這場運動的皇帝的謚號或廟號里都有個武字,所以就稱為「三武滅佛」。
「三武滅佛」又稱「三武之禍」,在佛教史上被稱為「法難」,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這三次事件的合稱,若加上五代十國的後周世宗時的滅佛則合稱為「三武一宗」。
滅佛一般採取的措施有:勒令僧尼還俗甚至誅殺,拆廟毀像,焚經,沒收寺產。
北魏太武帝滅佛從公元444年誅殺佛教高僧釋玄高和慧崇開始,到文成帝即位佛教恢復,前後達7年之久。
北魏太武帝聽信宰相崔浩和道士寇謙之,成了十足的道教徒而排斥佛教,並漸次發展為滅佛的行動。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養沙門,並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門,若有隱瞞,誅滅全門。第二年平叛時在長安的一所寺院發現兵器,懷疑沙門參與叛亂,大為震怒,下令誅殺全寺僧眾。崔浩趁機勸帝滅佛,於是太武帝進一步推行苛虐的廢佛政策:誅戮長安的沙門,焚毀天下一切經像。一時之間,舉國上下,風聲鶴唳。
北周武帝滅佛是公元574年—公元578年,從北周武帝禁佛到宣、靜二帝即位佛教恢復,歷時4年。
北周武帝滅佛是在衛元嵩鼓動和慧遠和尚的威脅下,嚴厲地開展起來。四萬多所寺廟賜給王公作宅第,一切經像盡毀於火;寺院財產,簿錄入官;寺院奴婢,全部釋放;近300萬僧尼都全部勒令還俗。公元577年,北周滅北齊後,毀寺4萬,強迫300萬僧、尼還俗。
唐武宗滅佛始於公元842年,終於846年武帝死宣宗即位,會昌法難歷時5年。
唐武宗崇信道教,深惡佛教,在道士趙歸真的鼓動和宰相李德裕的支持下。「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四萬餘所,收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稅戶十五萬人。」
後周世宗禁佛,後周世宗柴榮生性不喜佛教,從公元955年開始,開始實施一系列的排斥佛教的政策,對全國的佛像進行了大規模的清理,史稱"世宗毀佛",至959年世宗崩,此次法難歷時4年。廢寺院凡三萬三百三十六,還俗僧尼 261000 人.收寺院奴婢 15 萬人。
為什麼要滅佛呢?也是因為佛教傳播過程中問題很多,大概原因分析如下:
1,寺院田產擴張厲害,且免賦稅,很多百姓是奔著這一點出家的,周武帝毀寺四萬後還俗者300多萬,相當於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顯然是對國家有利的。同時各朝經常修建寺廟的開支超過朝廷的忍受範圍後朝廷自然不會讓他們好過。
2,寺院經常成為藏污納垢之處,魏太武帝滅佛即是沙門與叛軍有染導致的,寺院也常會有些類似於魯智深,朱元璋般的人物,同時因為佛門的理念,常為不願承擔賦稅的人和畏罪逃犯所趁。看過《蜀山劍俠傳》的人相比對還珠樓主描寫的清末寺院情況印象深刻,其中有一條經驗是在寺院之類的地方千萬不要亂跑,以防撞破僧人的好事被滅口。當然這也不是佛教專屬,道教也不幹凈,唐代的女道士是幹嘛的大家都懂。
3,三教之爭也是重要原因,道教很好的迎合了帝王求長生的願望,同時儒學入世道教出世,兩者矛盾倒不深,但突然殺進來一個佛教,宣揚來世,對百姓誘惑力極大,故和儒道兩家敵對程度相當深,因此當皇帝是道教信徒的時候佛教自然不好過,比如南北朝的寇謙之,陸修靜,陶弘景等人的政治影響力遠大於佛教,唐代的茅山道,宋代的三山符籙,明代的正一道,都是國教,作為敵對的佛家自然經常不好過。
4,當然事情遠不像表面那麼簡單,還要涉及到國家政權的問題,像南北朝到隋唐一段時間,政權交替頻繁,佛道兩家涉入很深,五斗米道,茅山道,樓觀道,李家道,天師道都在背後參與政權的搶奪,佛教對政治涉及不深,但因逢亂世,發展平民信徒極其迅速,所以經常可以看到道教操縱政權滅佛,少見佛教操縱政權滅道,因為兩家的信徒實在不在一個層面上。
5,直到宋明儒家調和使得三教合流後,這種對立緩和,寺院兼并田產行為收斂,政權交割不似南北朝隋唐那麼頻繁,使得佛教發展信徒速度放緩後,宗教衝突才漸漸平息。
佛教直到現在經久不衰也是有很大原因的,最初的教義是扶貧愛幼解救蒼生,經常勸說信奉佛教的人多做善事,不害人不忘己,多做有意義的事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只不過在這條路上有的人會選擇錯了方向。同時古代有好多達官貴人,為了求得佛祖的保佑通常出錢修葺寺廟,這也是佛教長盛不衰的一個原因。除此之外佛教講究眾生平等。平頭百姓如遇困難也可以到廟裡燒香拜佛,請求平安。這也更好的宣傳了佛教文化,使他流傳更廣。